你知道北京的老三件是什么吗?是金鱼、巴儿狗和观赏鸽。金鱼和巴儿狗现在生活当中经常可以看得到,至于观赏鸽呢,可能很多北京人,都不见得有亲眼见到的机会,甚至这个词,听到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所以今天我们请到了几位专家和嘉宾跟我们共同来探讨一下中国的鸽文化,了解一下这些可爱的小生命。
放鸽子,是养鸽子的鸽友最得意的时刻,看着自己驯养的这盘鸽子在城市天空中绕着自己飞,这感觉很难用语言来表述,这盘鸽子是信鸽。养信鸽的鸽友,在全国各地信鸽协会登记注册的就有三十万人。每年频繁的赛事吸引了众多赛鸽好手以试高低。中国无疑已经成为世界上信鸽活动最普及的国家。
广场鸽在国外已经非常普遍了,在国内,上海是最早驯养广场鸽的城市。广场鸽大多是由食用鸽、信鸽和各种杂交鸽种组成。广场鸽使久居大都市的人们通过接触这些会飞的精灵,更加热爱自然,增加生活情趣。
要说养鸽子的历史,观赏鸽则是中国人最早饲养的鸽种。在北京城什刹海湖畔的宋庆龄纪念馆院内的鸽舍里,驯养着不少品种的中国观赏鸽。每天来这里参观的海内外客人发现了这群妩媚的观赏鸽都惊叹不已。世界上还有这么漂亮的鸽子,他们在鸽舍前流连忘返久久不愿离去。
数百年来经过多少人精心培育出来的貌美色妍的中国观赏鸽,对鸽子的头、眼、嘴、脚和羽毛花色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要求,更强调一种含蓄、优雅的美。中国的传统观赏鸽从生物育种技术上就是一绝。虽然它的历史久远,品种多样,但是它的遗传基因的稳定性却在生物育种学科中是至今尚未破译的研究课题。而我们的祖先几百年来在育鸽实践中却完全掌握了这一技术,而且培育出那么多的花色品种,不能不让世人敬佩。
鸽子和橄榄枝是人类和平和社会安宁的象征。鸽子是和平的精灵,也是人类最早的带翅膀的朋友。我们中国人对这些会飞的精灵有着独特的理解和交往方式。鸽子代表和平,《圣经》里面记载了一个传说:大洪水来的时候,挪亚夫妇把搜集到的所有物种各选了一对搬到船上去,洪水聚集了很多天,在他们都感到失望的时候,鸽子叼来了一枝橄榄枝,大洪水退了。所以从西方这个神话传说意义上来讲,鸽子代表了一种和平、安宁,能够安居乐业,幸福。所以就叫和平鸽。广场鸽也是衬托出一个城市的祥和。
在中国,manbetx体育:鸽子,不光《诗经》里边谈到了鸽子,更重要的,中国的出土文物里边,最早像商代的玉鸽。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就是说,在西方社会的传说时代,中国已出现了实物,而且,从中国《周礼》里边讲中国六禽的时候,这个禽里面就有鸽子了,可见鸽子很早就是中华民族的朋友了。
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文人雅士,平民百姓,从上到下都养鸽子。历史上的典故里有唐朝名臣张九龄。他特别喜欢鸽子,他和他的亲朋好友的书信往来都用鸽子来传递。
解放以前,上海有一个很著名的医生叫李梅龄,他从欧洲引进来的赛鸽品种和咱们国内的赛鸽品种进行杂交以后,培养出他自己的赛鸽,也就是信鸽,在他们赛鸽界叫“李种”,以他的名字命名。
二十世纪初的上海,当租界里的西方人把一些新鲜、刺激的竞技活动带到中国时,他们也带来了现代形式的信鸽比赛。当时上海有一个信鸽俱乐部,而这个俱乐部却一度没有一个中国会员。因为那时中国传统的信鸽品种由于多年的退化,已无法和欧洲来的洋信鸽一争高下。
而要说起中国现代信鸽活动的发端,不能不提一位养鸽名家李梅龄。李梅龄当时是上海的一名医生,自幼喜欢养鸽,他一心想打破当时上海鸽界的洋人一统天下的局面,李梅龄对引进的种鸽进行了精心的培育,繁殖出的幼鸽很快就在几次短距离的比赛中渐露锋芒。1935年在一次放飞天津的950公里远程比赛上,李梅龄参赛的信鸽更是包揽了前五名。那个时候就轰动上海了,也轰动了西方,他们认为中国鸽子不够水准,而现在把他们打败了。当时上海信鸽俱乐部的会长,美国人巴斯古尔亲自为李梅龄的冠军鸽拍了照片,并主动把会长的位置让给了李梅龄,上海信鸽俱乐部也更名为上海信鸽会,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中国人自己主持的信鸽组织。
真正的鸽子是什么呢?就是信鸽是一个品种,肉鸽是一个品种,然后观赏鸽是一个品种,还应该有一个,就是野鸽子,就这四个品种,应该都是固定的,观赏鸽,一定要漂亮,归纳一下,就是这三句话,就是相、形、色,相,就是相貌,形,就是形体,色,就是颜色,中国的观赏鸽,它离不开这三点。一般来讲,观赏鸽的外观特点,性格不太一样,它一般都比较文弱。你一看到这个,就马上知道它就是观赏鸽,有紫玉翅,黑玉翅,有铁翅点子,铜翅乌,铁翅乌,铜翅乌头,黑三块玉……总归就是一个美,这才达到它的观赏效果。
众所周知,前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生前特别喜欢鸽子。从这幅至今还挂在纪念馆墙上的照片中,我们知道了宋庆龄主席生前跟这群中国观赏鸽是多么有感情。
著名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在二十世纪中叶以前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舞台实践中,尊重传统,善于继承,勇于创新,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了京剧表演艺术,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梅派艺术。在中国京剧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梅兰芳先生爱好广泛,也特别喜欢传统的观赏鸽,并以此为题画出不少佳作,在他著的《舞台生活四十年》中有着详细的记述。
从这些珍贵的镜头中我们看到梅先生和中国美术大师齐白石和书画界的朋友们一起观赏他驯养的观赏鸽。
这只鸽子叫“老虎帽儿”。
梅先生在放鸽子时也讲究目送心随。这叫“续盘儿”。
这些会飞的精灵也成为艺术大师实践中的得力帮手。因为看鸽子空中飞翔时,对练习眼神有着特殊的好处。
著名文化学者王世襄从小喜欢饲养观赏鸽,对观赏鸽情有独钟。
养鸽、藏哨、撰文、……王世襄与蓝天上飞翔的鸽子结下了不解的情缘。虽然年近九旬,至今不能忘情。他曾写过一组《鸽话》的短文发表,其文笔流畅清新有趣,而且不是养鸽人不会体味到那种感情、那种乐趣。我们从这些短文中会得到许许多多的知识和人生哲理。其中有一篇短文《观浴》中有这么两段:“浴鸽作为工笔花鸟题材,由来已久。五代黄筌有《玛瑙盆鹁鸽图》、《竹石金盆鹁鸽图》;黄居宝有《竹石金盆戏鸽图》,黄居寀有《湖石金盆鹁鸽图》等,仅经《宣和画谱》著录的就有八幅之多。足见浴鸽是庭院园林,竹外花前,耐人观赏的一景。
我们中国鸽子品种之多,可以说是外国任何一个国家没法儿比,就说外国编的书,他对中国鸽子所知甚少,有本鸽子全书,英文编的,里头只有三个鸽子品种,是香港人给提供的,中国的好鸽子他不知道,他没有,就说有相同的种类的,他也不如咱们这的鸽子好。
王世襄先生用自己广博深厚的学识,坦然自若地面对半个多世纪来大起大落的人生。从老人一生中那一串串丰硕的学术成果里,我们看到一位中国老知识分子那蕴含心底的不灭光华和催人振奋的铮铮傲骨。
西方世界一般认为,最早一本写鸽子的书,是一个德国人,叫奈比时,在1780年写的,就是十八世纪的后一阶段,因为达尔文还根据奈比时的这个书,分析了鸽子的演变过程,但实际上,在中国,比他更早就有了一个专书,叫《鸽经》。
明朝末年,由中国人撰写的第一部驯养鸽子的专著——《鸽经》问世了。这本鸽经就在《檀几丛书》里头,《檀几丛书》是康熙三十四年印的,是清朝的出版物,作者是山东省邹平县张万钟。
为了搞清事实,赵传集先生利用业余时间对《鸽经》的作者及成书年代进行了资料的查找、收集和实地寻访。
这是山东大学收藏的清朝康熙年间编纂的《檀几丛书》中收录的《鸽经》,是纪录中国古代观赏鸽种类、特征和饲养技术的唯一著作。
根据《邹平县志》记载,张万钟的父亲张延登,在明朝万历二十年,也就是公元1592年中进士,选内黄县知县。
原邹平县城里,曾有一座明朝建造的石牌坊。上写着四个大字“父子褒封”。传说是由皇帝加封,由大书法家董其昌所题。这个牌坊是张氏族人为张都堂建造的,这个张都堂就是张万钟的父亲张延登。
在县档案馆里我们见到了这部张氏族谱。张延登曾任两京都察院掌院御史。名声非常大,当时的民谣这样形容’“只知南京有都堂,不知北京有皇上。”张万钟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官宦家庭之中。在此期间由于家境殷实,为他能饲养、鉴赏名贵鸽种创造了条件。也使他有可能写下这部《鸽经》。
到明朝末年,张万钟参与了抗清的战斗。 清入关之后,张万钟举家南迁金陵,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明朝亡国后,张万钟又参加了抵抗清军南下的战斗,并出任军职,最后以身殉国。由于这种特殊的经历,清初又大兴文字狱,所以在清康熙年间所修的《邹平县志》中有关张万钟的生卒年月,死亡原因都不敢秉笔直书。但是他所写的《鸽经》在康熙年间编纂的《檀几丛书》中却被收录了。
清朝出了一套叫《鸽谱》,《鸽谱》不光是文字记载,用非常写实的方式,画的彩画,有180幅,甲、乙、丙、丁四集,它是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朝,花了一百多年的时间,画了一百多幅中国观赏鸽,
《鸽谱》就是既有文字,又有图画。比较全面综合的这样一本鸽子的专著。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就是五朝观赏鸽的一个精品荟萃。
王先生有一个轶事,王先生从小就喜欢养鸽子,甚至上燕京大学的时候,,袖子里经常还袖一只鸽子,后来老师罚他,罚写一篇赋,王先生写了赋,就叫《鸽铃赋》。王老先生又一本鸽子的专著,叫《北京鸽哨》,有了中国观赏鸽,民间手工艺者才制作了鸽哨,鸽哨主要是给鸽子带的。它分中、高、低三种音色,主要是佩带在鸽子尾巴上,在空中飞翔时,用风的力量形成一种和谐的音乐。鸽哨分几类,王老先生书里写得很精辟,很清楚,就是联类、筒类、星眼类、葫芦类、排类这五类。
历史上有典故,宋史上记载,西夏跟宋军作战的时候,就是利用鸽哨来给对方报警,然后,西夏军队四面包围,把宋军给消灭了,宋军的将领也阵亡了,那个时候因为通讯比较原始,利用鸽哨作为警示,来达到军事目的。这也是很著名的一次用鸽哨来进行战斗的一个战争例子。最早利用鸽哨的一个实例。
这是王世襄先生收藏的制作名家小四家为他制作的部分鸽哨。有以圆型葫芦为主的葫芦类鸽哨,年轻时的王世襄自己动手利用“火绘”,也就是现在人们熟悉的“烙画”工艺,在鸽哨葫芦上烧炙出山水、花卉等等,成为一种既有价值,又有观赏性的民间工艺品。
这是扁圆葫芦和管状哨相结合的星眼类鸽哨,这是管状竹筒制成的联筒类鸽哨。王世襄先生的老友王熙咸,他专门收藏、研究鸽哨,并写成了《鸽哨话旧》的书稿,可以说是研究鸽哨的重要文献。小四家“文”字哨陶佐文的传人张宝桐,得到鸽哨收藏家王熙咸的鼓励和器重。张宝桐曾与陶佐文同住一院,陶先生孑身一人年迈体衰,张宝桐照料老人直至送终,前后近二十余年,耳闻目染,并作为业余爱好和陶先生学制哨。所制严格遵“文”字真传。并得到专家及收藏家的喜爱和肯首。可以说八家之后又有一“桐”。
鸽哨大多是以葫芦、竹子为原料,经过精心刳剜,其薄如纸,不论“葫芦类”,“星眼类”,还是“联筒类”都需要左右对称,造型优美,音色纯正,每只鸽哨只有几克重,因为只有这样鸽子才能背上它在天空中自由飞翔。
鸽哨的系佩既简单又巧妙,鸽子的尾翎一般都是12根,在中间的四根离臀尖一厘米左右的地方,用小线平穿系牢,然后把鸽哨的哨口朝前,把哨底部的哨鼻儿插入已系好的四根尾翎中间的缝里,再用铅丝做的小圈穿过哨鼻上的小孔,封牢,哨鸽就安装完成了。鸽子起飞后,随着鸽子的飞翔,传来那美妙的鸽哨声,使人心旷神怡,堪称一绝。
今天我们跟几位嘉宾共同了解了中国源远流长的鸽文化,它和中国其它文化一样,是屹立在世界文化之林的,我们现在一直在提保护环境,挽救濒危动物,不仅仅是要挽救大熊猫、金丝猴,像观赏鸽这样好的物种,我们也应该努力的去保护它,为了让这些小精灵继续把和平和安祥带给每一位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人,希望从今天开始,你我能共同伸出一双手,撑出一片能让它们自由飞翔的晴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