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信鸽既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群众性的非体育比赛项目,更是一种文化,即鸽文化。积极发展信鸽文化产业,满足信鸽爱好者群体的文化需求,是我们养育信鸽爱好者责无旁贷的职责。
养育信鸽离不开引进和淘汰。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但输出则是鸽友们面临的一个大难题。商品的引进和输出是贸易问题。而信鸽的引进和输出虽然也可称之为贸易,但,引进和输出不成比例。
引进的模式有多种多样,大致为:
鸽友之间的互换;单方面的借鸽;单方面的支援;鸽市上随意性的引进;最大胆的就是谈好价格,直接引进;更为大胆的是,直接从国外进口。还有的是从专场拍卖会和公棚决赛拍卖会引进。形式各异,不一而论。
输出的模式也是多种多样,大致为:
鸽友之间因一方的出名被鸽友看好而输出;有了成绩自己宣传打广告而输出;因某种原因全棚低价输出;到鸽市以低廉的价格当作肉鸽而输出,也可称之为淘汰。形式各不相同,不一而谈。
纵观中国整体的鸽市场,引进多于输出。看周围的鸽友,也是如此。原因何在?
一、大好形势作用下。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的成就举世瞩目,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增长。伟大成就必然带来对精神文化的热望。作为信鸽文化,近十几来的发展使得鸽友对这种文化有了更高的要求。引进满足了部分人的精神需求,中国信鸽市场的大发展大繁荣,引进是重要途径。
二、公棚大发展的作用下。公棚的兴起,每年不知道要产生多少冠亚军,因而也不知道产生多少有限的爆发户。在赢利的光环影响下,鸽友们相互跟随,引进再引进,是条通往发财的必由之路,也是创造财富之路。
三、媒体、中间商企业和个人的宣传攻势下。信鸽广告满天飞,只要翻阅信鸽杂志,不在是那些精彩的文章,而是华丽漂亮的广告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诱惑力对某些人来说会产生巨大作用。
四、鸽友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攀比作用下。鸽友之间的这个系,那个系,无不蚀刻在人们的脑海里。每一个养育者都逃脱不了这一吸引力,以此作为棚中的支撑,引进思潮嵌入鸽友的思想中的过程就是引进的过程。
发展信鸽输出的途径
一、顺应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把中国鸽文化作为产业由政府部门予以大力宣传,并得以大力发展,推动中国鸽文化的健康成长。因此,必须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塑造中国鸽品牌,提高这种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二、树立品牌意识,宣传中国特色。我国信鸽的引进和输出是不成比例的,要打破这一局面。因为我们还没有很好地总结我们的信鸽市场,也远未大力宣传,所以得不到发挥和认可。信鸽的输出离不开国家的宣传和中间商企业及个人的宣传。我们缺就缺在了宣传上。
三、商人的作用至关重要。作为贸易商企业,有责任选择优秀的,能代表中国鸽特色的养育者,提供给国外有关人士参考。从引进到输出是需要过程的,但这个过程完全能缩短,关键在于如何宣传自己。有识人士只要积极规划,在选择上和宣传设计上下功夫,用贸易的适销对路的方式,用互惠互利双方对等交流的方式,用“输出也要引进”的方式打开海外市场,也许能够取得成效,也许能够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策略。这样做对国人大有益处。只要承认天空中的月亮一样园即可。如果能够真正实现输出,中国的鸽文化就迈出了改革的一大步。
四、责任。这是一种自我的积极的责任。目前的引进和输出与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是不相称的。随着中国国际影响的扩大,经济实力的提高,国际社会越来越了解中国。因此,中国鸽界“走出去”,传播介绍中国鸽是我们养育者的责任。过去的“拿来”则要走“送去”路,成为我们发扬中国鸽文化的必然选择。
西方信鸽对中国的长驱直入,使得我们处于不平等的弱势地位。显然,我们存在着宣传上的不到位,人家的认识不全面,甚至存在着误解和曲解。不对等固然是重要原因,应该激励我们自身增强传播意识,采取更有效的传播手段与方法。
总而言之,盲目引进和自觉不自觉地引进,就是替代了原有本土特色,改变了目前我国在国际信鸽市场中的份额和地位。也与我国大国的真正地位相矛盾。目前,引进快速增长,用于信鸽方面的消费支出及其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也呈现快速增长势头,由此也会产生些负面影响。信鸽消费不同于一般物质消费,它可以使消费者得到精神愉悦的同时,也会得到财力上的超负荷支出,或者不支。
改变引进与输出之间的逆差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我们需要有走出去的勇气与气魄,敢于挑战强手,展示自我。笔者相信,热爱中国鸽文化的有志于输出和传播中国鸽文化的企业和个人通过研究市场、一定会找到对应的策略。
|
|
|
|
|
|